以漢傳佛教為依歸的法鼓佛教學院

佛教學系學士班班主任 釋果暉

若將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師父一生的悲願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弘揚漢傳佛教」─特別是漢傳禪佛教。聖嚴師父又說:「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因此,師父所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在近三十年來,已為佛教界乃至社會培養了無數的佛教弘化人才乃至學術研究人才。2006年8月,我們以中華佛學研究所雄厚的辦學經驗與成果,獲教育部同意籌設「法鼓佛教學院」。2007年5月第一屆碩士班順利招生,又以法鼓山僧伽大學6年辦學經驗申請設立學士班,2007年底獲教育部同意招生。

本系的特色是:將德業教育結合法鼓山獨特的心靈環保教育乃至環境教育。除了一般通識教育外,學生的個別性向將可結合校長惠敏法師所規劃的分組研修:也就是儀軌‧弘化‧禪學‧佛教藝術等四學門。以提昇其將來弘化的專業素養與能力。

漢傳佛教,特別是漢傳禪佛教的實用性、人間性與時代適應性,經過數千年的考驗而始終屹立不搖。而本校多年來梵藏巴語系的學術研究豐碩成果,也將回歸、融合於漢傳佛教,以提昇漢傳佛教在國際上之視野,而達成「立足中華,放眼世界」的遠大目標。

教育目標

  1. 以信願戒行為基礎,涵養誠實敦厚、惜福感恩、少欲知足、無我奉獻的慈悲胸懷及堅固 善根的僧才及佛教弘化人才。
  2. 以聞思慧學為中心,輔以大乘禪修的精神及實践,從淨治身心中體驗佛法大用,以為淨 化社會的僧才及佛教弘化人才。
  3. 陶冶高明開闊的恢弘器識,培養具國際弘觀,能因應時代脈動的僧才及佛教弘化人才。

教學特色

學士班的特色是:以解門課程及行門課程將德業、智業教育結合法鼓山獨特的心靈環保教育乃至環境教育來培養優秀而具有悲願的宗教人才。又在通識教育中融入生活教育、體育以增進人際相處能力並健全身心體魄。此外在行門課程中,學生的個別性向將可結合分組研修:也就是儀軌‧弘化‧禪學‧佛教藝術等四學門。以提昇其將來弘化的專業素養與能力。

(一)課程設計原則與特色

茲將,「解門課程」與「行門課程」的課程設計原則與特色如下:

(1) 解門課程:

專業必修課程:以縱橫兩大面向之課程設計來落實創辦人培養弘揚漢傳佛教人才之悲願。在縱向方面:為弘揚兼具高度包容性、消融性和適應性的漢傳佛教之理念下,在第一年,將以戒定慧三學之概念,規劃設計漢傳佛教之教團、教史及教理等核心課程。在橫向方面:與行門課程相呼應,在第二、三、四年,以漢傳禪佛教為主軸,開展漢傳諸宗、學之課程。第二年,仍以戒定慧三學為主,但課程重心將從漢傳佛教,回遡到印度佛教,以探索佛教在不同時空與文化背景下之差異,並建立對漢傳佛教做學術探討之能力。第三、四年,將課程範圍擴大到世界佛教乃至其他宗教,以拓展漢傳佛教之全球性視野。專業選修課程:在第三年,特別規劃大乘三大系及漢傳佛教等思想性課程,並開設從事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佛教語言課程,如梵文、巴利文及藏文等。在第四年則開設梵巴藏各種語系之相關佛典選讀及漢傳佛教諸宗專門課程。以加深學生對漢傳佛典乃至南北傳各派原典之解讀能力。通識課程:為加強基礎學科能力,第一年規劃了國英數及資訊等通識必修課程。第二年則以英日佛學語言、研究方法及法律知識修養為主。通識選修課程方面有三大特色:(一)開設法鼓山特有的心靈環保理念與境教課程;(二)開設進階資訊學門課程;(三)開設弘化實務、行政管理與知識管理等課程。

(2) 行門課程:

行門課程:由研修中心負責規劃,研修課程如朝暮定課、禮懺法門、禪修法門等修持課程,讓學生實際去體會宗教的本質與精神。課程內容:主要為:除了第1年~第4年的朝暮定課共修外,第1~第2年著重於梵唄與儀軌及禪修行門課程,兩者都是重要佛教修持法門。梵唄與儀軌課程中並有啟迪宗教情操功能及讓學生體會風富的漢傳佛教文化涵養。禪修行門課程則聘請法鼓山僧團資深禪修師資教授中華禪法鼓宗的禪修體系與修持方法,使學生從修持中得到身心的最大受用,從而潛移默化出佛教宗教師的品格與氣質。在第3年,將有「分組研修」課程。這類修行課程中最有趣的、也是法鼓研修學院與其他宗教研修學院最不同的地方,是讓學生能從諸多修行課程中,進一步選出他們最有興趣的組別,配合行門師資的指導來充份展現個人對行門學習之心得與創意。第3年的「分組研修」學習情形將在第4年的「畢業呈現」中向全校師生報告專屬於自己的行門學習成果。可供學生選擇的修行組別相當多元化,從基礎的禪修、儀軌,到與社會服務做結合的弘化工作,甚至佛教藝術、佛教園林,都可以是學生們的選擇。

學分規定

學士班學生必須修滿128學分始得畢業。第1~3年每學期修學分數:16~25學分;第4年每學期修學分數:9~25學分。

發展方向與重點

一、本系以漢傳佛教為主要研修主題,包括漢傳佛教之歷史發展、漢傳佛教各宗派之義理與修行以及禪修 之學理與修行次第。

二、在學科研究方面,本系將以戒、定、慧三學引導學生於日常生活中實踐,以培養具獨立研修能力的漢 傳佛學研修人才。

三、在研修方面,本系學生將經由行門與福業課程的規劃,修習如朝暮定課、禪修、禮懺、念佛、作務與 弘化、梵唄與儀軌或禪庭設計等各種活動,將禪修次地實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四、本系以培養理論與實踐並重、傳統與創新相融、具有國際宏觀視野的宗教師及學術文化兼具的佛教弘 化人才。

五、為提昇國內佛學教育的學術研究、師資培育,本校將積極爭取籌設博士班。因此,本系以培育高瞻遠矚的宗教師與弘化人才為願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BCM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