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格消息 ^.^
學一 生活短片 很讚喔!
目前分類:法鼓文理學院資訊 (17)
- Dec 09 Sat 2017 20:58
107學年度招生海報新鮮出爐!
- Feb 23 Mon 2015 16:49
Setting Sail: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Setting Sail: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Huimin Bhikshu
President, DILA
On the 28th of July 2014,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ld a meeting to deliberate on the merging of the Dharma Drum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The merging of the two schools into the newly-formed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was approved; Master Sheng Yen's long-standing vow to promote education has finally come to fruition.
From here onward, doctorate, master's and undergraduate programs originally offered by the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will continue to be available for enrollment at the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Department of Buddhist Studies. Similarly, Dharma Drum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rograms will be offered by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Graduat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hich will start accepting applications for the master's programs in Life Education, Community Regeneration, Social Enterprise and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Spring 2015 for the Fall 2015 term.
With the official inauguration of the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法鼓文理學院, DILA), let us explain the origins of the school's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as well as discuss the vision for the school's future.
A small but beautiful institute with an emphasis on liberal arts education
Following changes to the regulations surrounding the establishing of College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 office was opened in September 1993 to start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Dharma Drum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llowing Dharma Drum Mountain to further pursue its goal of developing Buddhist Higher Education. Yet, the gradual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caused by low birth rat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atur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171 universities to date) have resulted in a heightened competition over resources between Taiwan's 62 public and 109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Dharma Drum Mountain decided to integrate the Dharma Drum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the existing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so as to concentrate its resources and further develop the organization's distinctive focus.
In order to bypass the requirement for College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 maintain over 5000 students, and as part of Master Sheng Yen's wish to create a 'small but beautiful' school which may become 'a cradle of positive change capable of training agents for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 the decision was made to take example on the North American tradition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nd name the newly-formed school the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or Fagu wenli xueyuan in Chinese (法鼓文理學院). With a few hundred students enrolled in its various programs, the institute will be able to offer residential accommodation and small classrooms, foster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and creating an autonomous and holistic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future leader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outlook, a caring for life and a dedication to serving society.
With its focus on graduate programs in Buddhist Studies and the aforementioned fields of study, the school has been given the English name of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in contrast to Liberal Arts Colleges' traditional focus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ith protection of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as its guiding principle, the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strives to further its goal of creating a rich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y of Buddhist teachings as well as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help train global citizens capable of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with the values of compassion, wisdom, harmony, and respect.
- Feb 23 Mon 2015 16:41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師資陣容
- Feb 23 Mon 2015 16:11
校園導覽
金山校區
校區與建築
校本部24.9113公頃完整的校地,座落新北市金山區大屯山下,緊鄰法鼓山15公頃的佛教教育園區,俯視金山平原與太平洋,可看山亦可觀海。校園建築以簡約質樸及環保為設計理念,因形依勢融合於自然之中。
第一期校園建築禪悅書苑、揚生館及綜合大樓。
禪悅書苑主要功能涵蓋住宿與圖書閱覽,其中圖書館位於書苑建築群中的「麗英館」;揚生館具備學生活動、禪修瑜伽、健身等功能;綜合大樓則兼具教學、行政與生活等機能。
- Feb 23 Mon 2015 16:09
「法鼓文理學院」啟航
「法鼓文理學院」啟航
釋惠敏 法鼓文理學院 校長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373期,2014.9)
2014 年 7 月 28 日,教育部舉行「法鼓人文社會學院」與「法鼓佛教學院」 合併審議會,經過法鼓學校法人代表簡報及審議委員提問答詢,由審議會議決: 通過兩校合併,校名為「法鼓文理學院」。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多年的「大願 興學」終於成就;之後,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代表法鼓山向長期協助的教育部致謝, 圓滿各方情義。
- Feb 23 Mon 2015 15:58
2015年法鼓文理學院招生
- Dec 25 Thu 2014 13:09
104學年度 師資陣容
- Dec 25 Thu 2014 12:59
書苑生活
法鼓文理學院著重於學生之人文涵養與品格教育,透過具體的活動與體驗,以培育胸懷世界的英才。故以學院與書苑建構全體學生學習的兩大基礎。
在書苑規劃理念上,借鑑於歐美著名大學的書院制度與精神,揉合教學和起居生活於同一地方,提供學業輔導和思想交流的環境,同時也是舉辦各類社交及文化活動的組織。採用「苑」而非「院」的主要原因是根據文獻解釋,「院」是指有堅實圍牆的範圍,「苑」則雖有範圍但無堅實的圍牆,且「苑」有比較大的範圍。法鼓文理學院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國際教育村,尊崇學術自由與重視個人發展,不會為固定的藩籬所侷限,以「書苑」來代替傳統的「書院」,彰顯法鼓文理學院的格局與胸襟。
書苑為本校教育重要的一環─一個具有高度國際化與社會資源整合的生活與學習結合場域。在書苑中,把學校的校訓「悲、智、和、敬」,融入各種與生活結合的教育活動之中,培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我提升、學會用心學習與如何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與共事,使本校師生皆能達到「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處理事、以和樂同生活、以尊敬相對待」的人生境界。
書苑不僅是學生住宿的地方,也是學習的空間。藉由密集的交誼活動、座談討論、心靈輔導、共同餐會等,以全程關懷的宿舍生活、適性實踐的靈修課程、大師講座的名家啟發、宏觀視野的社會關懷,培養學生的領導、創造、溝通、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社區服務、終身學習等多元能力,達到書苑的教育目的。
書苑教育-涵養法鼓精神
- 生活學習:學生全體住校,學習團體生活與人際關係。
- 禪修體悟:彰顯「禪文化實踐中心」教化功能,實踐生活禪。
- 大師對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駐校講座,帶動學習。
- 國際交流;國際化的實習場域,提供海外研修及交流的機會。
- 世界公民:關心世界重要議題及發展,培育獨立思考和宏觀的影響力。
- 座談討論:透過實習成果分享、論文交流、跨領域辯論、專業活動培養學生思辨、溝通、表達能力。
- Dec 25 Thu 2014 12:32
系所簡介
歷史沿革
本系之肇端可溯源於聖嚴法師所創立的中華佛學研究所,之後於民國95年(2006年),依據「私立學校法」第九條修正︰允許設立單一宗教的「宗教研修學院」法源,向教育部申請成立「法鼓佛教研修學院」,並於於民國96年(2007年)4月8日(佛誕節),舉行「成立揭牌暨首任校長就職典禮」,成為我國第一所納入高等教育體系的宗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為本校之單一學系,並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之後,依據教育部於民國97年(2008年)三月召開研訂「宗教研修學院設立辦法草案」會議決議:宗教研修學院及其系、所、學位學程,均應冠以該學院所屬宗教慣用之名稱,不硬性規定冠以「研修」之文字。因此,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報請教育部自97學年度起(8月1日)核可,更名為「法鼓佛教學院」,同年並開始招收學士班學生。由於三年來辦學績效良好,於民國100年向教育部報請核准設立博士班通過,開始招收博士生。而為統合教學資源、並擴大學校未來整體發展面向,法鼓佛教學院於民國103年8月1日與法鼓人文社會學院併校,並更名為法鼓文理學院,未來本系亦將在新學校更加寬闊的體系與教學資源下,開創下一個新的里程碑。
系所特色
本系傳承「中華佛學研究所」二十多年之佛學研究與教學之良好基礎與傳統,更經歷法鼓佛教學院時期之穩健發展,在學術研究方面,以過去已具備之「印度佛學組」、「中國佛學組」、「西藏佛學組」師資陣容,融合漢傳、南傳,與藏傳佛教之精華,開創佛教研修之新紀元。並且將原有的佛學資訊學程擴大為「佛學資訊組」,以培養佛學數位典藏與知識管理系統人才。同時重視梵、巴、藏之佛典語文的訓練,及加強英、日語之學習,建立「佛典翻譯學程」,以開展各種傳統與創新相融的學科。
在實踐修行方面,融合了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與僧團之朝暮課誦、禪坐或定期共修為平常定課,以養成修行習慣。同時,結合法鼓山國際佛教園區之教學資源,進行禪修、儀軌、弘化等各類行門的理論探討與歷史演變之考察,以及實踐修行指標之建立,借此學以致用的學習歷程,讓學生們配合生涯規劃,並養成自主終身學習的習慣,以醞釀研究與修行並重學風,以及學業與志業結合的發展。
- Dec 25 Thu 2014 12:21
課程資訊 學士班
以漢傳佛教為依歸的法鼓佛教學院
佛教學系學士班班主任 釋果暉
若將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師父一生的悲願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弘揚漢傳佛教」─特別是漢傳禪佛教。聖嚴師父又說:「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因此,師父所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在近三十年來,已為佛教界乃至社會培養了無數的佛教弘化人才乃至學術研究人才。2006年8月,我們以中華佛學研究所雄厚的辦學經驗與成果,獲教育部同意籌設「法鼓佛教學院」。2007年5月第一屆碩士班順利招生,又以法鼓山僧伽大學6年辦學經驗申請設立學士班,2007年底獲教育部同意招生。
本系的特色是:將德業教育結合法鼓山獨特的心靈環保教育乃至環境教育。除了一般通識教育外,學生的個別性向將可結合校長惠敏法師所規劃的分組研修:也就是儀軌‧弘化‧禪學‧佛教藝術等四學門。以提昇其將來弘化的專業素養與能力。
漢傳佛教,特別是漢傳禪佛教的實用性、人間性與時代適應性,經過數千年的考驗而始終屹立不搖。而本校多年來梵藏巴語系的學術研究豐碩成果,也將回歸、融合於漢傳佛教,以提昇漢傳佛教在國際上之視野,而達成「立足中華,放眼世界」的遠大目標。
- Dec 25 Thu 2014 12:20
課程資訊 碩士班
一、教育目標
- 培養弘傳佛教之宗教師。
- 培育佛教研究人才及教育師資。
- 養成具備資訊素養的佛教宗教師及學術研究人才。
- 推動有關佛教之學術研究。
- 促進國際佛教學術界、教育界之交流與合作。
二、教學特色
本所學生原則上在一年級下學期後分「印度佛教組」、「漢傳佛教組」、「藏傳佛教組」、「佛學資訊組」四個組別。除 「佛學資訊組」將於後另述外,這是因為佛教在歷史上的傳播主要分為印度、漢傳及藏傳佛教三大傳統,為能深入研究各大傳統的精華,培養專業的研究人才,參考國際學術訓練方式,本所在佛教研究的 課程,主要分為「印度佛教」、「漢傳 佛教」、「藏傳佛教」三大類。又為了落實及發揚佛教長期以來「解(學問)行(修行)並重」之傳統優良精神,每組課 程皆 有學術類和行門(即佛教修行)類兩大類,每類中再細分為必修和選修。
(一)課程設計原則與特色
「印度佛教組」、「漢傳佛教組」、「藏傳佛教組」的課程設計原則與特色如下:
(1) 學術課程:
為培養學生寬廣的視野與人文關懷的胸襟,且實際上兼具與國際學術研究接軌的治學能力,課程設計以目前國際間主流的 佛教文獻學之訓練為主,輔以其他相關連的社會人文科學課程。其中必修課程為佛學研究中基本且共通的課程,包含有佛教史專題、梵巴藏漢等佛教原典語文和英日文等研究語文之課程。選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專門的研究能力與寬闊的人文視 野,故就內容而言包括:佛教寫本研究、佛教典籍研究、佛教各學(宗)派思想研究、佛教各學(宗)派人物史傳研 究、 佛教認識論、佛教論理學、佛教倫理學、佛教修道論等專題研討,以及計劃將來加入佛教心理學、佛教醫學、佛教音樂、佛教美術、佛教建築、比較宗教學、社會學方法論等課程。
(2) 行門課程:
為培養學生具有宗教家的情懷和服務社會的熱忱,本所另設有宗教實修即行門方面的課程,例如朝暮定課、禮懺法門、念佛法門、禪修法門、或禪庭設計 等課程,藉由宗教實修的體驗,令學生體驗「佛法」對於淨化個人身心乃至轉移社會風氣、建設人間淨土的積極功能。俾使佛教於契合和引導現代人之生活與心靈層面上,能發揮其助益社會、服務人群之功用。
- Dec 25 Thu 2014 12:18
課程資訊 博士班
一、教育目標
- 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宗教思想之宗教學術人才。
- 培養具有宗教人文精神之宗教弘化人才。
- 培養具有宗教家情懷之社會服務人才。
- 培養具有宗教家精神之教育人才。
二、教學特色
博士生在一年級下學期結束前,須從本系「印度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佛學資訊」四領域中,選擇主修(即博士論文研究方向)與副修領域。以便深入研究各大傳統的精華,培養專業的研究能力。其課程設計原則與特色如下:
1.學術課程:
(1)語文科目:
開設梵、巴、藏文等佛典語言,以培養研讀原典能力,並加強英、日文等現代語言的學習,以利於廣泛運用國際各類研究資料。
(2)學科專題:
佛教禪修專題、佛教禪修與現代科學之整合研究。阿含學專題、阿毘達磨專題、中國佛學各宗基本論典研究、中國各宗派大師思想或專著之研究、中國佛學之國際研究現況和趨勢之評析、佛教與中國文化專題。印度各大學派思想研究、梵語佛典研究、南傳佛教研究。藏傳佛教專題、藏傳修心法要研究、藏傳祖師著作研究、印藏中觀思想比較研究等。
此外亦開設佛學資訊各種相關課程,以培養兼具佛學資訊知能之科際整合人才。
- Dec 25 Thu 2014 11:20
佛教學系特色
佛教學系特色:
- 以中華佛學研究所25年辦學經驗為基礎,融合漢傳、南傳與藏傳佛教傳承精華,開創佛教研修新紀元。
- 重視梵、巴、藏佛典語文訓練,以及英、日語等學術研究語文之學習。設立語言與翻譯中心,推展與梵、巴、藏語、古漢譯佛典文獻相關之語言學習以及翻譯、教學與研究。
- 設立佛教資訊學程,運用佛學數位典藏與知識管理系統,培養兼具佛學資訊知能之科際整合人才。
- 研究與修行並重,傳統與創新相融,發展科際整合課程,且每年進行多件數位典藏專案,提供研究生學以致用的機會。
- 重視國際化教學,結盟國外20所知名院校,建立海外進修管道,提昇學生國際視野。
- 師資陣容堅強,圖書資訊豐富,校園環境幽雅,生活機能完備。
- 學雜費低廉。出家學生學雜費等全免;在家學生免收學費,僅收雜費,清寒者可再減免雜費。
- 提供豐富獎助學金,每學年碩士生約可申請30,000~60,000元;學士生約可申請20,000~40,000元獎助學金。
- Dec 21 Sun 2014 19:57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校園生活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校園生活
- Dec 21 Sun 2014 19:53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師資陣容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師資陣容
- Dec 06 Tue 2011 17:49
課程介紹-碩、學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