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目:佛教史與佛學專題

日期:106/05/12 08:30~10:00

 

一、論述題 45% (請從下列四個題目中,自選三題作答, 每題佔 15 分。)

(一)「戒、定、慧」、「五蘊」、與「四諦」都是佛法核心教理。請說明這些教理 之間的關係。可以參考或不參考水野弘元所著之《佛教教理研究》。

(二)就你所知,當代學者(如平川彰)如何論述大乘佛教的興起主要是在家居士所推動的?後來的學者如何反駁這樣的論述,如何說明大乘佛教的興起主要還是僧人推動的?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來回答,也可以參考《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三)請評述水野弘元《佛教教理研究》一書對做為一個學術學科的「佛教學」 (Buddhist Studies)來說,其研究方法的特色為何?其不足之處為何?

(四) 證佛道、證涅槃是佛教修行的目的,為什麼《道行般若經》說佛道、涅槃都是幻的?這兩者說法有矛盾嗎?如果沒有,請說明為什麼不矛盾。

《道行般若經》卷 1〈2 難問品〉說:「須菩提知諸天子心中復作是念,語諸天子言:「幻如人,人如幻乎?我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悉如幻,正使佛道,我呼亦如幻。」

諸天子語須菩提:「乃至佛道亦復呼如幻?」 須菩提言:「乃至泥洹亦復如幻。」 諸天子問須菩提:「乃至泥洹泥洹及泥洹亦復如幻?」 須菩提語諸天子:「設復有法出於泥洹,亦復如幻。何以故?幻人、泥洹賜如空, 無所有。」

 

二、原典解讀 15% 

請將這兩頌漢譯翻成白話文(請參考梵語),並說明龍樹在這兩頌要反駁什麼觀點?

眾緣中有性 是事則不然

性從眾緣出 即名為作法

na saṃbhavaḥ svabhāvasya yuktaḥ pratyayahetubhiḥ |

hetupratyayasaṃbhūtaḥ svabhāvaḥ kṛtako bhavet ||1||

性若是作者 云何有此義

性名為無作 不待異法成

svabhāvaḥ kṛtako nāma bhaviṣyati punaḥ katham |

akṛtrimaḥ svabhāvo hi nirapekṣaḥ paratra ca ||2||

-- Madyamakakārika, chapter 15. svabhāvaparīkṣā

 

三、名相解釋 40%(請從下列六個題目中,自選四題來作答,每題佔 10 分。作答時,請盡量解說名相所相關的義理,不僅僅做名相翻譯)

1. 無覆無記(anivṛta-avyākṛta)

2. 無分別(nirvikalpa)

3. 一念三千

4. 性具

5. 禪那(dhyāna)

6. svabhāv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BCM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