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釋果鏡 副教授

      知識在佛教用語可以稱作解門,也就是佛教教理、教義等專業知識。在此解門設計的課程上可以分為:印度、漢傳、藏傳、佛教資訊等專業範疇,其中又分有必修、必選修、選修、共同等項目,蓋括其內容有梵、巴、藏、英、日語文等課程,各個專業範疇的佛教歷史、經論、思想等課程,以及現代資訊專業課程,另外還有通識課程等等。透過以上的專業知識課程的薰陶,專精佛學,深入經藏,達到個人視野的多元化,並且具有放眼世界的胸懷。

 

       實踐在佛教用語可以稱作行門,也就是實修、實證。在此行門設計可分為體驗、方法、弘化等操作性課程,例如:朝暮定課、禪修實習的體驗操作性課程;禪修、梵唄、懺儀的方法操作性課程;禪訓、弘講、三學的弘化操作性課程。又設計跨領域的佛教藝術、禪修與生命反思、懺儀與生命反思等等課程,未來也會因應環境的需求而增加各種課程。透過以上操作性課程及跨領域課程的實踐,達到個人情操的昇華及人品的提升。

 

       創辦人聖嚴法師說道:「立足中華、放眼世界;專精佛學、護持正法;解行互資、悲智雙運;實用為先,利他為重。」其中「解行互資」就是上面設計的解門課程及行門課程,是需要相互相資的,是必須解行並重的,才能夠從解門上開發智慧心,從行門上生起慈悲心,悲智雙運達到轉心的目標,從煩惱心轉成悲智心、菩提心。轉心的過程,學習解門專精佛學是為了護持正法,實踐行門當以實用為先,利益眾生為首重,方能逐漸減少自己的煩惱心,增長自己的悲智心,由轉自己的心(利己)進而轉他人的心(利他),達成自利利他的菩提心。在利他的過程,先由周圍的親人、朋友,再擴展到社區、社會、國家、世界,從轉小小的自我心,漸次轉至親朋好友的心,轉至社會心、國家心、世界心為一顆清淨心時,人間淨土就在我們眼前實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BCM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