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惠敏  法鼓佛教學院 校長/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教授 

本文依曾刊登於2007年2月《人生》雜誌No. 282之拙文〈從「中華佛學研究所」到「法鼓佛教研修學院」〉而修訂

------------------------------------------------------------------------

當代佛教界辦學的軌跡

我國之現代化大學教育是從滿清政府所設立的「京師大學堂」(1912年,民國成立改名為北京大學)於1910年招收第一批大學本科生開始。在1920年以前,中國的大學教育大都以民辦大學(例如︰東吳大學、齊魯大學、聖約翰大學等)為主。根據統計,當時80%以上的大學生就讀於基督教會大學。

1920年以後,公立大學(例如東南大學、交通大學、廣東大學、清華大學等)陸續設立,其影響力也逐漸增加。1929年,政府頒布大學組織法與大學規程,要求民辦大學納入管轄,私立大學設立的條件受到規範。所以,當時佛教界辦大學的因緣很難具備。

1949年,政府遷到台灣後,對於過去所發生的「學潮」有慘痛經驗,政策上更加管制私立大學之設立。1974年,政府制定私立學校法,規定所有私立大學均須登記為財團法人。70年代的台灣經過石油危機的考驗,業界對於高級技術人才需求迫切,長達13年之久的停止私人興學申請的教育政策,自1985年起再度開放,但只限工學院、醫學院或技術學院。

於是,佛教界設立了「華梵工學院」(1990年招生;1997年改名為「華梵大學」)、「慈濟醫學院」(1994年招生;2000年改名為「慈濟大學」)。之後,政府再開放設立私立「人文社會學院」,於是有「南華管理學院」(1996年招生;1999年改名為「南華大學」)、「玄奘人文社會學院」(1997年招生;2004年改名為「玄奘大學」)之開辦,與1998年之「法鼓人文社會學院」核准籌設,以及「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0年招生;2006年改名為「佛光大學」)之成立。佛教興辦大學的風氣蓬勃發展。

此外,台灣高等教育之宗教學研究,是從1988年輔仁大學設立宗教研究所碩士班與1992年設立學士班開始。其後,真理大學(1996)、玄奘大學(1997)、政治大學(1999)、南華大學(2000)、慈濟大學(2000)、中原大學(2000)、東海大學(2001)、佛光大學(2001)等九所相關宗教系所。

 

宗教研修學院

近數十年來,臺灣約有一百三十多所政部許可立案招生的佛學院、神學院、基督書院、一貫道書院等宗教教育機構,但未能納入教育部體系之規範,學歷也未能獲教育部認可。此外,如教育部立案的「中華佛學研究所」也無法授予研究生教育部認可之學位。如此,對我國的宗教教育之發展,造成諸多障礙。

所幸,於2000年底,教育部召開宗教教育相關事宜會議,考慮有條件將神佛學院等宗教研修機構納入高等教育體系。於2004年3月,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私立學校法」第九條,有別於以多元宗教學術研究為目的之宗教學院或系所,例如目前已有的九所相關宗教系所:

輔仁大學(1988)、真理大學(1996)、玄奘大學(1997)、政治大學(1999)、南華大學(2000)、慈濟大學(2000)、中原大學(2000)、東海大學(2001)、佛光大學(2001),允許私立大學或宗教法人設立單一宗教的「宗教研修學院」,授予宗教學位,以培養神職人員及宗教人才,並且開放學生參加宗教儀式,以作為開設「修行」學分科目的依據。於是,臺灣之單一宗教的宗教教育有了嶄新的可能性,可以將學術「研究」與實踐「修行」結合。

 

法鼓佛教研修學院、法鼓佛教學院

於2006年,中華佛學研究所以25年辦學經驗為基礎,結盟國外15所知名院校之國際化績效,培養十多位畢業生在國際名校取得博士學位的成果,全國第一所向教育部申請成立獨立的單一宗教研修學院,名為「法鼓佛教研修學院」。之後,依據教育部於民國96年(2008年)三月召開研訂「宗教研修學院設立辦法草案」會議決議:宗教研修學院及其系、所、學位學程,均應冠以該學院所屬宗教慣用之名稱,不硬性規定冠以「研修」之文字。因此,本校為便於國際交流與簡明校名,報請教育部自97學年度起(8月1 日)核可,更名為「法鼓佛教學院」。DDBC.jpg  

在學術研究方面,以過去已具備之「印度佛學組」、「中國佛學組」、「西藏佛學組」師資陣容,融合漢傳、南傳,與藏傳佛教之精華,開創佛教研修之新紀元。並且將原有的佛學資訊學程擴大為「佛學資訊組」,以培養佛學數位典藏與知識管理系統人才。同時重視梵、巴、藏之佛典語文的訓練,及加強英、日語之學習,建立「佛典翻譯學程」。

在實踐修行方面,可融合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與僧團之朝暮課誦、禪坐或定期共修為平常定課,以養成修行習慣。同時,結合法鼓山國際佛教園區之教學資源,進行禪修、儀軌、弘化等各類行門的理論探討與歷史演變之考察,以及實踐修行指標之建立,醞釀研究與修行並重的學風,傳統與創新相融的發展。

未來,「法鼓佛教學院」也可與籌設中的「法鼓人文社會學院」搭配,建構佛法與世學兼備教學環境,讓學生們可互相作跨校選擇輔修學系與雙主修學系,以培養具有科際整合能力之佛教研修人才,造就具有宗教情懷之社會服務人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BCM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