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組「佛學概論與佛教史」備考分享
碩士班一年級 釋修萬
現在才開始準備嗎?恭喜您,那絕對還來得及!
法鼓準學子您好!很高興能透過文字連接起您與法鼓文理學院之間的殊勝法緣!您會特意翻閱這篇備考分享來詳讀,必然是萌動了赴考之心!而本篇備考分享的最重點,其實是護持您「堅持」這份初心直至「榜上有名」!因為最重要的「上榜心要」,是「發心考」、「準備考」和「來應考」,只要您前往法鼓就學之心無有間斷,最後必然終成「正取」!
首先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為了準備這份備考心得,而回想起去年應考前的那份忐忑之心。正所謂「要知上山(榜)路,需問過來人」。緣此,我誠心而鄭重地先送給各位一份安心小禮,那便是「只管準備,無須緊張!」能夠信心滿滿而鏗鏘有力地說出此話,實乃親身體證,得之不易!因為我是瀕臨考前一個半月才開始正式準備,在如此緊迫的時間下,實際體驗了考前的高壓緊繃狀態。然而事後證實,這是完全不需要的心情。如今想來,那焦慮的一個半月也不能說是白緊張了一遭,如果以我這樣「深具特色(一個半月內五大本入學考試書目都還沒讀)」的例證,能夠讓大家確然放下心裡七上八下的吊水桶,踏實安然的備考、應考,那麼我的這番「壓力蒸氣鍋」體驗,實在就是一份勝妙因緣了!以下且讓我來分享,如何沒有「壓力」,也能「爭氣」!
自從決定報考之後,或許大家都可能遭逢到像我這樣暗自驚嚇的可怕經驗 --- 「打開歷屆考古題,居然一題都不會!」如果您甚覺此情此景倍感親切,那恭喜您,您是正常的,而且這正是絕大多數考生的共同體驗。大家既是還未開學就如此「同心」,那也就沒有什麼好可怕的了!既然如此,那我們現在可以安安心心地一起進入備考的階段囉!
一、確認考試範圍
「佛學概論與佛教史」是內容最為豐富的考試科目。應考書目[1]如以下表格所列:
<表一:佛學概論與佛教史之入學考試書目>
考試科目 |
參 考 書 目 |
作(譯)者 |
出 版 社 |
佛學概論
與
佛教史
|
1.佛 法 概 論 |
印順法師著 |
正 聞 |
2.佛教基本通 (The Foundations of Buddhism) |
魯柏‧葛汀著 賴隆彥譯 |
橡 實 |
|
3.中國佛教史概說 |
野上俊靜等著 聖嚴法師譯 |
商 務 |
|
4.印度佛教思想史 |
印順法師著 |
正 聞 |
二、有效學習準備
這四大本應考書目,疊起來煞有份量,如何能在短時間內「熟悉內容」並「抓到重點」,可就是做學問的學問,也是我們在這場考試中額外的人生收穫。
其實,每一本書的內容,都經過作者的次第安排,如果一開始即能與作者會心,就較容易進入狀況,從而流暢地理解和吸收。是以,先讀「序言」以及「目次」,是提綱挈領獲知書中內容方向的方法。
再者,循序漸進的學習,步步更上層樓,才不會在應考之梯上爬得氣喘吁吁、慌張狼狽。是以,我們先分出這四本書的讀書次第。
四本應考書目當中,《佛法概論》和《佛教基本通》(The Foundations of Buddhism),是最基本且重要的佛學基礎,能釐清許多似是而非佛法概念,避免走入佛法思想的誤區。為了將來能夠如魚得水的學習,這是在碩士班就學之前就必須完整了解的入門書籍。尤其是《佛法概論》,即便不是為了考試,有心學佛就需細讀。
《中國佛教史概說》的備考重心,在於了解佛法從印度傳來中國後,其翻譯、研究、傳布的歷程、不同朝代下佛教的特殊發展、譯經、印經事業、各個宗派思想和發展史、及佛教為適應中國民情而產生的轉變,諸如在形式、制度或思想上屬於中國佛教的特色處等等。
而《印度佛教思想史》的重點,是在於佛教思想的演變。本書能讓我們了解佛法的根本思想是如何適應於不同的時空和社會,從而看出其演變的歷程、異同的差別,乃至於各類學說的完成。此中,部派學說、初期大乘、中觀、瑜伽、如來藏思想之發展乃至學說內容,則是準備考試需要特別關注的部分。
以我個人的經驗,由於準備時間實在有限,故採取了學長建議的備考三部曲方式。一、略讀。二、精讀。三、背誦。
略讀時,每一本書都要先快速略讀過,如此建立基本印象之外,也可大略獲知自己較不拿手而需加強的部分。另外,學長整理出的筆記資料(http://ddbcm100.pixnet.net/blog/post/132824350),不但可以做為略讀時的大綱,更可從中快速獲知每章重點。
精讀時,也需稍加規劃進度,避免某本書或某章節讀得太久,而某本書卻相當生疏甚至完全沒讀的遺珠之憾。
背誦時,可以配合考古題,來給自己做個暖身練習。
三、歷年考情分析
為了讓大家更有臨場感,附上「歷屆考試題型」及「考古題重點掃描」的表格以供參考。我們從表二可以看出,其實並沒有固定的題型,但問答題(分數比重少的被歸為簡答題,分數比重多的則稱做申論題)卻是每一年都固定有的。而101年開始,佛學概論與中印佛教史,合併成為一個考試科目。
<表二:歷屆考試題型>
歷 屆 考 試 題 型 |
|||||||
項目 |
是非題 |
簡答題 |
填充題 |
申論題 |
綜合題 |
解釋名詞 |
問答題 |
103年 |
50% |
|
|
|
|
|
50% |
102年 |
|
|
|
|
|
|
100% |
101年 |
|
20% |
50% |
30% |
|
|
|
100年 |
|
|
|
|
100%史 |
|
100%概 |
99年 |
|
50%史 |
|
|
100%概 |
|
50%史 |
98年 |
|
60%史 |
|
40%史 |
|
40%概 |
60%概 |
97年 |
|
|
|
|
100%史 |
|
100%概 |
96年 |
|
40%概 |
|
60%概 |
|
|
100%史 |
<表三:考古題重點掃描>
考古題重點掃描 |
|||||||
項 目 |
96年 |
97年 |
98年 |
99年 |
100年 |
101年 |
|
印度 |
原始佛教 |
經部 |
|
|
論典 |
|
中道正法 |
部派佛教 |
|
各部派 學說 |
|
各部派 學說 |
有部 部派差異 |
有部經部 部派歧異 |
|
大乘佛教 |
初期經典 龍樹論著 |
中觀 瑜伽 如來藏 |
各期發展思想 如來藏 |
中觀 瑜伽 如來藏 |
彌勒、龍樹 般若、唯識 藏傳中觀 |
初期大乘 龍樹、唯識 如來藏 |
|
中國 |
魏晉 南北朝
隋、唐
宋元明 |
漢
魏晉 南北朝
宋代 |
漢人出家之許可
各宗派學說
宋代譯經 事業 |
譯經 事業
判教
各宗派 |
譯經事業 與經典
各宗派 基本學說
判教
佛教史籍 與工具書 |
譯經事業
禪宗
唯識
天台 |
譯經事業 禪宗 唯識 天台 密宗 宋代佛教史 |
近兩年的入學考,與過去相比,有越來越向大方向提問的趨勢。往昔的題目問得較細,亦復艱澀。而以102年的入學考為例,題型內容較為關注基本但重要的佛學概念,如:三學、三法印、五蘊、止觀、宗派思想等等。不過當然不是背出法數、名相而已,而是在既有的正確觀念之下回答較為實用性的問題。
而103年的入學考題,由於有25題的是非題,問題分布顯得的相當平均而廣泛,而沒有比重較為特出的主題。
四、備考補帖分享
在法鼓承上啟下、代代相傳的溫馨傳統之下,學長們製作了許多貼心的備考資料,讓我們能夠明快抓穩入學的方向盤,還有源源不絕的資源供應,可說是送考生送到校門口,就等您踏進來成為學弟妹。
考生輔導部落格,集合了許多不可或缺的實用訊息。諸如:報考資訊(諸如應考資格、招生簡章等重要報考說明)、備考資訊(學長筆記分享、考試經驗傳授,乃至校園生活點滴等等)甚或赴考交通資訊等。考生輔導部落格首頁:http://ddbcm100.pixnet.net/blog
碩士班資料分享下載:http://ddbcm100.pixnet.net/blog/post/132824350。這是考生輔導部落格中個人覺得最受用的一頁,它分享了八個檔案,其中包括三份學長親手寫的筆記掃描檔。
碩士班歷屆考題 http://bs.dila.edu.tw/zh/previous_exam/exam.html
五、溫馨叮嚀祝福
走筆至此,忍不住想再一次鼓勵即將來到法鼓文理學院這個國際佛學殿堂的您:即使只剩下一個月,都還來得及。「難(準備不周)」是想像出來的(只管把握前文「二、有效學習準備」當中所提及的要領,安心念去即是);「易(金榜題名)」則是堅持到底才能體驗到的!法鼓歡迎每一位真心研習的學子,然而,下定決心遞件報考、備考和親身赴考,這個機會只有您自己可以給自己。來赴考就有希望!(而且希望不小!)法鼓的好,對我而言,是來到了才知道,這個人間淨土處處都是寶藏,隨時可能讓您有驚豔之歎!連我自己都忍不住感恩和慶幸當時沒有放棄、堅持赴考,才能看到生命中出乎意料的光明景色。每一位榜上「有名」的正取研究生,都是「先報名」,才有名!祝福大家終成「正取」!遨遊法海大光明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