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佛學

學僧:真地

於佛所證,所教之法,信受奉行,稱之為「學佛」,是每一位佛弟子的目標也是本分。「佛學」即佛法或佛教之學,以經典乃至於佛教相關之藝術、文學等為中心所形成之研究學科,可說是佛弟子或非佛教徒之學習標的。

學佛與佛學間是否存在著矛盾,亦或為相輔相成的關係?若說學佛略傾向於實踐佛陀之教導;佛學略偏重於理解佛陀之教義,可說,過於實踐易淪為盲修瞎練;偏於研究則與出離解脫相去甚遠。事實上,從理性思考上,學佛與佛學兩者應如鳥二翼不可偏廢一方。學士班的學習多以老師上課為主,然研究所中的學習,則需要同學主動學習,多數上課時間是由同學們報告互相學習,教授從旁指導。然而,當所花費的精力多著重於學習新語言,以及找資料、分析,寫報告時,於感性的認知上,曾一度迷惘學佛與佛學之間該如何平衡?

經過近四個月的反覆思索,說不上什麼領悟,卻有些自我反思的心得,分享之。法鼓文理學院的創辦人聖嚴法師,於東京留學期間謹記其師父東初和尚的提醒「寧做宗教師,不做宗教學者」,創辦人延續其師父的理念下,法鼓文理學院形成研究與修持並重之學校,除了研究必備之語言、研究方法、各經論的課程等訓練,在行門上每學期的禪期、畢業條件之一的行門呈現,乃至規定早晚課之次數,都努力地朝著研修並行之方向。對自己來說,在每一堂課中發現問題、問對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連串是很重要的學習,除了獲知其他領域或東西方學者如何看待佛教或是理解佛經,更藉由思辨的過程,思考著如何將佛陀的教法用於現代的日常生活中,當現實與理想有落差時,該如何拿捏。另外,學校規定的行門功課初看無義,卻是自我提起心力的支撐點,因為太多時候我們都停留在知道,卻做不到的十字街口,心的力量不足以讓自己時時維持在正知正念上。然而,透過參與法鼓山僧團所提供的資源,如禪期、早晚課誦等,讓自己的心,能在學習研究的理性思維下,保有恢復澄淨、正知之修練。

現在的自己其實還談不上學佛與佛學並行,只能說朝著這方向努力著,一方面打開視野、心胸學習,另一方面,也不忘想要深入法義以幫助修行上實踐,此外還有許多善知識從旁引領著。所以,路可能是孤單,卻不寂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BCM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